
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的葡萄酒,大家如果仔細觀察會發(fā)現(xiàn)容量普遍的都是750ml,是有特殊的科學技術原因,還是因為習慣成自然呢?
一:根據人的飲用量決定
葡萄酒雖然是抗衰老等一系列有益健康的功效,但是不管什么酒,都應適度飲用,這樣才不對對身體造成傷害。以紅酒為例,每人每天最適宜飲用的紅酒量是150ml,正好是五分之一個標準裝的容量。大家在品味紅酒的時候一般都會約上三五好友,如果容量太少則不夠喝,而如果太多則又難免有些浪費,而且更大的瓶子在倒酒時也不方便,因此750ml正好適合這么多人飲用。
二:歷史原因
其實750ml不是法國人突發(fā)奇想的結果,而是有其中的原由:英國雖然是神奇的國度,但是這個名族的人民實在是個“不怎么會吃”的民族,中國網名稱英國菜是“黑暗料理”,雖然有調侃之意,但英國的確是個美食貧瘠的國度。因此葡萄酒這種佳釀當然要從美酒天堂法國進口。一時間英國成為法國葡萄酒最大進口國,
但是兩國的對葡萄酒的計量單位卻大為不同。法國人用“升(L)”作單位,而英國人則用“加侖(gallon)”作單位,一加侖約等于4.54609升。當時運往英國的酒不是像現(xiàn)在一樣直接“原瓶原裝”,而是被裝在225升的橡木桶中,約合50加侖。一來為了簡便計算,二來可以方便運輸,經銷商便想出用裝瓶的運送方式來取代橡木桶。那該有多大容量的瓶子裝呢?最終他們選擇了750m,為什么偏要選擇750ml呢?這主要考慮到均等容量的關系。225升的 葡萄酒正好是300瓶750毫升裝的葡萄酒。于是,一個簡化了的公式就產生了:1橡木桶=50加侖=300瓶750毫升(75cl)的酒。到現(xiàn)在,英國人也習慣用加侖作為容量的計量單位。也是為什么葡萄酒總是6或12瓶裝一箱。因為6瓶正好是1加侖,而12瓶則2加侖。
所以750ml也不是憑空而來的,而是出于對人體健康的因素以及歷史因素來綜合決定的結果。